近日,南通市实施“百村示范、千村整治”工程动员大会在海安召开。大会动员全市上下学习借鉴浙江先进经验,深入实施“乡村振兴百村示范、农村人居环境千村整治”工程,加快建设具有江海平原特色宜居宜业和美乡村,全面推进乡村振兴。
近年来,海安市全面落实中央、省委和南通市委关于“三农”工作的决策部署,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,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,通过示范引领、整村推进、全域提升,扎实推动“三农”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。高标准农田建设、粮食安全责任制、富民强村等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,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入选第五批全国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乡村振兴,产业先行。盛夏7月,作物旺长,俯瞰海安城东镇品建村,条块分明、阡陌纵横的高标准农田上,渠相连、路相通,旱能灌、涝能排,满眼绿意连成片,田块与田块之间沟渠分明,“其耕泽泽,载获济济”,农户们在希望中静候着秋实丰收。
“而正是这块村民的致富田,当初部分区域还是棚户、荒地、坟地。”城东镇品建村党总支书记、村委会主任姜小亮介绍,在建设过程中,村里面坚持“先流转后建设、先平整后配套”,探索“支部+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”的发展方式,村营收入从2018年的49.3万,跃升到现在的174.29万元。按“人口+农田”数量配股进行分红,每股分红由2021年的78元提升到现在的83元。
此前,村里投入40余万元,建设了农民实训基地、农产品展示中心、农产品电商直播间等,“今年,我们打算投入建设180吨烘干、仓储产业,服务区域整个6500亩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,实行有偿经营,预计每年增加30万集体收入。”姜小亮说。
立足本土优势,做好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文章。海安坚持兴产兴业,持续发展壮大“一粒米、一滴油、一只蛋、一条鱼、一根丝”五大特色产业,深度挖掘和开发“乡土”优质资源,因地制宜做大做强“一村一品”。同时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,积极招引村级二三产项目,建强五大区域农业服务中心,持续深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改革,着力打造强村“新引擎”。
良好的生态环境,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。乡村振兴的质量和成色,要靠美丽乡村打底色,要以良好生态为支撑。
7月8日上午,大雨过后,海安迎来了久违的晴天。李堡镇蒋庄村的公园里,村民周克富正带着孙子在公园肆意感受田野微风带来的凉爽。“以前村里面只有家门口能转转,现在不一样了,有游园、有广场,能散散步,跳跳广场舞,生活很惬意。”周克富说。
李堡镇蒋庄村曾是纯农业村,一不靠集镇,二不靠交通要道,三不靠主要城区,是典型的“三不靠”的地方。近年来,蒋庄村按照“乡村振兴”总体要求,在创建县市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同时,同步规划创建“孝贤聚德 和美蒋庄”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。
“我们以蒋庄四件宝‘婆媳好,瓜果香、生态美,夕阳红’为抓手,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提升工程,通过‘逐户过堂、逐组过关、每季评选、每年评优’推动村庄环境整治大行动。”海安市李堡镇蒋庄村党总支书记杭海峰告诉记者,目前,村域内建有尾水湿地公园和小型污水处理泵站,建设污水管网2000多米,180户村民生活污水进入管网,实施2.0版农村分散污水处理设施960户,生活污水处置率达70.8%。
在改善村居环境的同时,蒋庄村还集中发展点电商服务,形成直播聚集地,通过电商平台的搭建,培训一批带货直播达人,把蒋庄多种优质农产品推广出去,打响品牌,做大产业,带动农民增收致富。“今年我村又提出了进一步打造‘席地而坐’令城里人向往的美丽宜居乡村。”杭海峰表示,蒋庄村将坚持用美丽乡村撬动“美丽经济”,让蒋庄村蝶变成一个环境优美、怡人宜居、民风淳朴的美丽乡村、文明乡村。
持续提升,久久为功。以全域整治为抓手,坚持县域规划建设“一盘棋”,海安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,推动从人居环境从“局部美”迈向“全域美”,从“外在美”蝶变“内涵美”,从“一时美”转化“长久美”。当前,“百千工程”已明确了时间表、路线图和任务书,海安将锚定南通市委“百千工程”实施目标,强产业、抓示范、促增收,全力打造苏中新鱼米之乡“海安样板”,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作出海安贡献。
通讯员 顾爱东 姜明
校对 李海慧
X 关闭